回到目录

附录五 - 香港常见及重要的食物中毒类别

食物中毒类别
致病媒介
潜伏期/病发期
病征
源头
通常受污染的食物
预防方法
细菌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4至30小时不等,通常是12至24小时 腹泻、腹痛、噁心、呕吐、发烧 海洋、海产、介贝类水产动物 生吃或未煮的海产、介贝类水产动物、海产制品和醃制食品(例如海蜇、墨鱼、咸菜及燻蹄)
  • 贮存温度和陈列时间要适当
  • 海产须彻底煮熟
  • 避免食用未经烹煮的海产
  • 已经煮熟的食物须妥善贮存,以防交叉污染
沙门氏菌类 6至72小时不等,通常是12至36小时 腹痛、腹泻、噁心、呕吐、发烧 野生及饲养的动物、家禽、猪、牛、蛋 生吃或未经煮熟的蛋及蛋类制品(例如意大利芝士蛋糕);未经煮熟的肉类、家禽及其制品(例如烧味、腊肉、鹅肠)
  • 彻底煮熟食物
  • 制造糕点和甜品时,避免使用未经巴士德方法消毒的蛋
金黄葡萄球菌 30分钟至8小时不等,通常是2至4小时 噁心和呕吐(明显病征)、腹痛、腹泻 人的皮肤、毛发、鼻腔、咽喉、伤口 需要很多处理程序的食品;但其后不经加热或翻热(例如饭盒、糕点、三文治)
  • 严格遵守食物、个人、环境卫生的规定
  • 存放食物的环境和温度要适当
  • 彻底和快速地冷却及翻热食物
腊样芽孢杆菌 如主要是呕吐,1至6小时不等;如主要是腹泻,6至24小时不等 噁心和呕吐;或腹泻和腹痛 普遍存在于土壤和自然环境的有机体 剩余的饭、炒饭、肉类制品及蔬菜
  • 立即把剩余的食物放进雪柜
  • 快速及彻底翻热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6至24小时不等,通常是10至12小时 腹泻、腹痛、噁心 土壤、健康人畜的胃肠道 未经彻底烹煮的肉类及肉类制品(例如炖肉、肉馅饼)
  • 贮存温度要适当
  • 快速地彻底冷却及翻热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食物传播的肉毒中毒通常是12至36小时不等 视线不清或复视、言语困难、口干、麻痺;呕吐及便秘/腹泻 土壤;动物的胃肠道 罐装食品及肉类制品
  • 适当处理及配制罐装和醃制食品
  • 避免用非专业方法制造这些食品
血痢弧菌类 1至10天不等,通常是2至5天 腹泻、腹痛、不适、发烧、噁心及呕吐 动物,大多源自家禽及牛只 未煮熟的鸡肉和猪肉;未经巴士德方法消毒的牛奶
  • 彻底烹煮
  • 使用经巴士德方法消毒的牛奶
李斯特菌 3至70天不等,中位数是3个星期 脑膜脑炎及/或败血病,尤其是初生婴儿、老人及免疫力受损者;孕妇会发烧及流产 土壤、饲料、水、泥及青贮饲料;受感染的野生及饲养的哺乳类动物、受感染的禽鸟及人类;无征状的人类带菌者 未经加工或受污染的牛奶;软芝士、蔬菜及即食肉类、沙律及佐食冷盘
  • 孕妇及免疫力受损的人应避免食用软芝士及冷切肉
  • 只选用彻底烹熟的肉类及经巴士德方法消毒的乳类制品
病毒性食物中毒 诺沃克类病毒(Norovirus) 10至50小时不等,通常是24至48小时 噁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烧 受污染海水或介贝类水产动物,尤其是蠔及蚬等滤食动物 生吃或未彻底煮熟的介贝类水产动物
  • 贮存温度和陈列时间要适当
  • 介贝类水产动物须彻底煮熟,避免生吃
  • 经煮熟的食物须妥善贮存,以防交叉污染
化学性食物中毒 盐酸克仑特罗 30分钟至6小时不等 心跳过速、震颤、高血压及肌肉松弛现象 禽畜药物 受污染的猪内脏或猪肉
  • 向经当局批准/持牌及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购买猪内脏或猪肉
农药中毒 有机磷酸盐,例如甲胺磷 长达12小时,通常不出6小时便发作;症状往往很快发作 如只摄入微量: 头痛、疲累、晕眩、食慾不振及噁心、胃痉挛和腹泻、因流泪过多以致视力模糊、皮下的表面肌肉微微突出 严重中毒:
大小便失禁、不省人事和抽筋
受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叶菜和水果等农业产品
  • 向信誉良好的店铺购买蔬菜和水果
  • 蔬菜和水果须以清水洗淨及浸泡1小时
氨基甲酸酯
有机氯 症状在摄取后不久即发作 噁心和呕吐、情绪不安、容易激动、晕眩、头痛、神志迷乱、身体虚弱、皮肤有发麻或刺痛的感觉及肌肉抽搐
除虫菊酯(合成) 症状往往发作迅速(除虫菊酯的主要效应已证明可以逆转) 皮肤有刺痛或灼伤的感觉;如摄入很大剂量,在罕有情况下可能造成肌肉不协调、震颤、流涎、呕吐、腹泻及对声音和触觉反应过敏
麻痺性介贝类食物中毒 (最常见的介贝类食物中毒) 有毒的双鞭甲藻:亚历山大属的涡鞭毛藻类、裸甲藻属(Gymnodinium catenatum),以及能产生石房蛤毒素及新石房蛤毒素的乙酰苯肼 症状发作迅速;严重者会在进食有毒介贝类水产动物后24小时内呼吸困难 发麻、麻痺及口腔周围有灼痛感觉、动作机能不协调、发烧、出疹及步履不稳 受藻毒素污染的介贝类水产动物。藻毒素是由介贝类水产动物食用的浮游微型海藻产生 双壳介贝类水产动物(例如蠔、蚬、蚌、扇贝、带子等)是引致介贝类食物中毒的最常见媒介
  • 向信誉良好及领有牌照的店铺购买介贝类水产动物
  • 每次只吃少量
  • 避免进食内脏、生殖腺和卵
下痢性介贝类食物中毒 有毒的双鞭甲藻:鳍藻属,以及能产生黑海绵酸和鳍藻属毒素-1的利马原甲藻 症状通常在进食受污染介贝类水产动物后30分钟至数小时之内开始出现 腹泻、噁心、呕吐、发冷,以及中度至严重的腹痛及痉挛。
神经性介贝类食物中毒 有毒的双鞭甲藻:能产生裸甲藻毒素的短裸甲藻 在3至6小时之后病发,症状较温和及可以迅速治癒 面部肌肉发麻、冷热感觉颠倒、心搏徐缓及瞳孔扩大
失忆性介贝类食物中毒 海洋硅藻:菱形藻(或矽藻)-P.pungens, P.australis,以及产生多摩酸的P.pseudodelicatissima 15分钟至38小时不等 呕吐、腹腔痉挛、腹泻、头痛,还会短暂失忆
肌肉毒鱼类中毒 有毒的双鞭甲藻:甘必尔毒藻会产生雪卡毒素 进食含有毒素的鱼类后几小时 呕吐、腹泻、四肢、口和嘴唇麻痺、冷热感觉颠倒,以及肌肉和关节痛 含雪卡毒素的鱼类(通常在珊瑚礁觅食及栖息的鱼类较易含有雪卡毒素) 最常见于石斑、𩶘鱼、梭鱼、杜氏鰤和油𩺬
  • 减少进食珊瑚鱼
  • 每次只吃少量;避免进食珊瑚鱼的卵、肝脏、肠脏、鱼头或鱼皮
  • 进食珊瑚鱼或已中雪卡毒时,切忌饮用含酒精的饮品或吃花生或豆类食品
  • 向信誉良好及领有牌照的店铺购买来自安全养殖区的珊瑚鱼
鲭鱼中毒 组胺(Histamine) 进食受影响的鱼后几分钟至一小时 口有灼烧或辣味感觉、严重头痛、头晕、噁心、呕吐、面部肿胀、面红、喉部有灼烧感觉及腹泻 含组胺的鱼、由捕捉后至进食期间因温度不当而变坏的鱼 最常见于鲭鱼家族(吞拿鱼、鲭鱼)
  • 向信誉良好及领有牌照的店铺购买鱼类
  • 妥善处理,包括迅速冷冻及低温贮存,并尽量在处理过程中都把鱼保持在低温状态
附录IV | 回到最上 |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