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呼籲市民繼續加強防蚊措施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及加強防蚊措施,以預防蚊傳疾病。

該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今日(八月十一日)在第三期滅蚊運動記者會上作上述呼籲。

食環署在全港三十八個地區監察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的活動情況。

他指出,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由六月份的百分之十點四下降至七月份的百分之六點八;但港口每月平均指數則由百分之二點二上升至百分之三點一。

在分區指數方面,共有三十一個地區錄得正指數,由百分之一點九至百分之二十四點一不等。

何醫生說,只有黃大仙中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百分之二十四點一)進入百分之二十至四十的警戒範圍。

何醫生說:「該區的地區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已啟動。有關政府部門已增加巡察,加強措施改善環境衞生,以及清除蚊子滋生地和潛在滋生環境。」

何醫生指出,七月份的每月平均指數(百分之六點八)是食環署自二○○○年展開登革熱病媒監察計劃以來,同期錄得的最低平均指數。

他說:「不過,我們絕對不能因而自滿,因為溫暖潮濕的天氣適合蚊卵孵化,指數可能會急升。」

他建議市民實行以下的防蚊措施:每星期檢查家居及附近環境,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洗刷花瓶和花盆墊碟最少一次;妥善棄置汽水罐和飯盒等容器;清理溝渠以防淤塞;清理積水;填平凹凸不平的地面,以及在棄置的輪胎上鑽大洞。

何醫生亦指出,今年一至七月本港已錄得十七宗外地傳入登革熱個案,主要是來自東南亞;去年共有三十一宗個案。

他說:「往來香港與東南亞地區的人流相當頻密,香港面對登革熱的風險仍然很高。」

何醫生提醒外遊人士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着長袖衫及長褲、在身體外露部分塗上驅蚊劑,以及在沒有空氣調節的房間使用蚊帳或蚊網。

他說:「市民如返港後感到不適,有發高燒、嚴重頭痛、肌肉及關節腫痛的徵狀,應盡早求醫並告訴醫生其旅遊情況。」

第三期滅蚊運動將由下星期一(八月十四日)至十月七日期間舉行。運動的目的,是要進一步提高市民對登革熱和日本腦炎等蚊傳疾病潛在風險的警覺性,以及鼓勵政府部門與社區團體緊密合作消除蚊患。

其他參與滅蚊運動的政府部門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建築署、屋宇署、懲教署、渠務署、環境保護署、政府物流服務署、路政署、衞生署、民政事務總署、房屋署、入境事務處、勞工處、地政總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海事處、社會福利署、水務署、教育統籌局及醫院管理局。

市民如欲查詢更多有關誘蚊產卵器指數和防治蚊患資料,可瀏覽食環署網頁(www.fehd.gov.hk)或致電該署熱線二八六八 ○○○○。



2006年8月11日(星期五)